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廉政文化

孝为和谐之本

来源 :宝鸡市第二中医医院  作者:姚娜  时间:2021.09.29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规,家风,家训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今天我就来讲讲我的家风故事。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就是我们家的传承家风。

我的家庭是一个平凡而幸福的五口之家。父母退休在家,丈夫与我每天上班工作,还有一个上高中的女儿。我们的家庭很普通但很温馨。因为家里每个人都很善良有爱心,家庭和谐温馨,所以邻里和同事都很羡慕。

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老人辛苦一生,晚年应当享受生活。在2019年12月,我父亲突发急性脑出血,需手术治疗,术后仍处于昏迷嗜睡状态,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身边离不开人,丈夫毅然决定,暂时停职,全身心的照顾我父亲,全力支持我的工作。父亲第一次住院就住了半年。这半年里丈夫日夜守在父亲身边。为父亲洗脸擦身、接大小便,帮父亲按摩,喂饭喂水。我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准备好给父亲的饭菜,送到医院在医院门口交给丈夫,立即返回送孩子上学后赶回医院上班,只有在我休息时才能去医院换换丈夫,让他休息一下,照顾父亲,他比我这个女儿做的还多,做的还好,做的还仔细。我看到父亲从180斤瘦到110斤,原本干净勤快的人现在成了这个样子,连翻身喝水都要靠别人,我就心痛不已,每次看过父亲都是以泪洗面,丈夫每每都要开导我,做我的思想工作,鼓励我坚强起来,家里还有母亲要我安慰和照顾,还有马上中考的女儿,不能让孩子分心影响了中考,父亲病了,可我们要为老人和孩子撑起一片天,撑住这个家,在医生的精心医治和丈夫的细心照顾下父亲终于可以出院了。出院后丈夫依旧细致耐心的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为了能让父亲早日康复,丈夫跟随医院康复科医生学习按摩康复的技能,每天早晚为父亲按摩,进行肢体康复,并每天为父亲测量血压监测血糖。在照顾父亲的同时,丈夫还做好家务,做饭买菜一手全包,为我安心工作减轻了负担。在父亲生病的这一年半里,我和爱人的重心基本上都放在我的家里,但孝心不分大小,不论轻重,有心就好,对待双方父母一视同仁,多体恤父母以前的奔波劳碌,费尽心力,在生活上多帮助父母,在精神上多陪伴父母,在平常的生活中对公婆也不忘照顾,每周一定去看看老人,陪二老聊聊家常,老人一贯生活细心,不舍得乱花钱,平常一些价格稍贵的水果就不舍得买,每周去看公婆时我必买些老人爱吃的水果,家里风扇坏了很多年,空调也是舍不得开,天气热了我就给老人买了台风扇送去,每到年节或换季时,四位老人的换季衣物我早早就准备好,虽然每次爸妈都说以后节约点别再给他们买衣服了,但是每次收到新衣,脸上都是笑容。我们能为父母做的并不多,尽我们的所能,让老人有个幸福的晚年生活,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孝。

生活的担子虽然很重,但我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和责任,我们是父母的孩子有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也是孩子的父母,要以身作则用行动影响孩子,做孩子的榜样,让孩子自己看,自己听,自己感受,这胜过对孩子的说教,让生活中的点滴影响孩子。

家就是根,如落叶归根般的归宿,是我们心灵的港湾,落叶也曾经历人生百态,接受着一次又一次风雨的洗礼,但仍不变的,却是那清晰可见的叶脉。家风如叶脉,承载着一代人对一代人的孜孜教诲,传承着昂扬向上的精神和微暖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