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陈仓廉政 - 制度创新 - 正文

制度创新

陈仓区:突出三大举措 筑牢制度的铁笼

来源 :  作者:区纪委 办公室  时间:2013.07.05

近年来,陈仓区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始终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按照巩固、拓展、提升、创新的要求,全面深化省、市、区纪委推行的各项反腐倡廉制度,初步形成了教育、预防、监督、惩处的制度群,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多项制度在省、市交流经验并推广。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突出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注重拓展提升,不断巩固完善制度。着力在丰富制度内容、拓展适用范围、完善配套细则等方面下功夫。在推行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中,全区采取自查与互查相结合、群众提与组织点相结合等方式,全员查找风险点,风险防控覆盖了权力运行的角角落落。区纪委对廉政风险点和防控措施实行登记备案、动态管理制度。2010年以来,各部门、各单位共查找廉政风险点3604个,制订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防控措施3001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100多个。在推行党政领导干部向纪委全委会述廉制度中,严把察廉、评廉、督廉三个关口,认真遴选述廉对象、深入开展廉政走访、严格审查述廉报告,坚持高规格开会,坦诚布公质询,并当会公开测评结果。对在述廉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近年来,共有42名镇街和部门党政“一把手”向区纪委全委会进行了述廉述效。同时,积极将述廉制度向基层延伸,在全区大力推行基层站所和村两委会负责人述廉述勤活动。2012年共有513名基层站所和村两委会负责人向管理服务对象、党员群众代表述廉述勤,共征集意见建议538个,整改到位410个。在实施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中,依据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于2011年将村民监督委员会移交民政部门管理。区民政局结合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同步对村民监督委员会进行了换届,全区238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共有监委会主任243人。出台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经费保障及管理实施办法》,区财政每年拿出60余万元,对监委会办公经费和工作补贴予以保障和落实。各监委会都实现了有牌子、有制度、有印章、有办公场所,并能依照《章程》主动开展监督活动。区上对各村监委主任组织进行了系统培训,部分镇街还实行了监委会主任例会制度。去年以来,全区各村民监督委员会共参与监督村级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建设、重大资金使用等事项451项,提出合理化建议216条。随着《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推行,积极倡导在村级财务管理上,实行了“三审两签一盖章”制度,规范村级财务支出,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突出重点,积极创新。我区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重点突出对“人、财、物”的监督管理。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校财局管工作机制,成立了陈仓区中小学财务监管中心,对全区中小学财务实施监管,实现了对中小学校财务收支“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管。截止目前,区监管中心共纳管中小学校146所,监管教育经费1.76亿元。在全区所有单位推行了“财务管理三审三签”制度,实行财务开支由分管领导、纪委书记、行政主要领导共同审签,强化了对“一把手”的监管,最大限度的节约了公务开支,避免了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在查办案件工作上,我区推行了办信审查和案件协审制度。制定了《办信审查和案件协审制度(试行)》,对下转基层要结果信访件,其调查结果由区纪委审理室统一审查把关。2009年至今共审查基层要结果信访件276件,退回基层重新调查48件,建议立案15件,建议给予警示训诫19件。该制度推行后,提高了基层办信质量,有效解决了调查不及时、处理不到位等问题。这项制度被市纪委2011年在全市推广。

三是夯实责任,提高制度执行力。我区成立了制度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从完善配套制度、严格操作程序等方面入手,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了反腐倡廉制度有序推进。一是加强业务培训。召开基层纪检干部例会或培训会,由委局分管领导就省市区推行的各项制度,从把握立意和严格程序等多角度进行培训。同时编印下发《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工作指南》210本。二是建立包抓制度。落实委局领导和各室包抓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了领导联系点制度,委局各室分别联系4-5个镇和区级部门。三是加强领导干部日常监督。认真贯彻《廉政准则》,组织全区党员领导干部开展了申报登记和自查自纠。2008年以来,共做廉政鉴定208人(次),实施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546人(次),组织146名新提拔的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对55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23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及时向组织和纪检部门报告了个人重大事项,实施警示训诫549人(次)。四是严格督促检查。坚持区纪委常委带队检查,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等方法,对14镇(街)和19个区级部门制度创新工作进行经常性检查,推动了反腐倡廉各项工作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