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8日,宝鸡市速8酒店,随着拍卖师的一次次喊价,陈仓区渭河中游段6家沙厂的采砂权拍卖在人们的欢呼、叹息声中最终以3390万元的价格成交。有人在会议现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看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还真不是一句空话。” 这是陈仓区实施阳光政务、加强制度创新以来,对渭河流域中段采沙权公开拍卖现场会的真实情景。
实施阳光政务,推进制度创新,确保公开公正是近年来陈仓区在加强制度建设、保证依法行政方面孜孜孜不倦的追求。围绕这一追求,陈仓区积极推进行政模式改革,力求与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群众密切关注、易于引发腐败的领域权力制衡化、运行公开化、监督群众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权力制衡化。教师和公务人员招聘是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容易引发腐败的重点领域之一。陈仓区为了进一步规范此项工作,改进了原先由主管单位主要负责、主要节点个别领导负责的工作模式,将工作环节进一步细致化、程序化、公开化,使主考人员的外聘权、考试的组织权和监督权分离,具体为:在一定封闭的环境内,人事部门根据招聘人员的种类,外聘主考人员;主考人员到场后,由聘用人员的主管单位组织出题;试题密封后,交由区纪委监察局保管,次日在考试现场当众拆封。人事部门虽然与主考人员熟悉,但不知道试题内容;主管单位虽然与试题见面,但不熟悉主考人员;纪检部门虽然参与,但主要任务是监督,不接触主考人员和试题内容。这一模式的推进,有力地推进了人员招聘工作的健康发展。自2010年以来,陈仓区共组织招聘工作4次,聘用人员116名,没有发生投诉事件,聘用人员社会反响普遍较好。
运行公开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公共资源交易中的主导地位,确保交易公平公正是陈仓区实施阳光行政、推行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今年2月,在推行渭河采沙权公开拍卖的同时,陈仓区对出租车承包驾驶人产生形式进行改革。改变以往会议研究的形式,积极借鉴其他市区的先进经验,采取公开摇号的方法,在社会公开监督下产生出租车承包驾驶人。2月4日,陈仓区在天外天酒店二楼召开出租汽车更新公开确定承包驾驶人现场会,从398名符合条件的驾驶人中通过公开电子摇号方式产生了51名承包驾驶人。公开摇号的形式,彻底解决了出租车更新过程中托熟人、找关系、要指标以及倒卖经营权等种种弊端,体现了阳光行政,端正了党风、政风、行风。
监督群众化。扩大群众的监督渠道,让群众知政、参政、监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确保阳光政务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2012年,陈仓区建立了电子政务查询系统,在区委、区政府的公开地段,设置了党务、政务信息公开查询触摸屏,公开了80多家党群系统和行政单位、14个镇街的机构设置、机构职能、办事指南等信息,让群众清清楚楚进门、明明白白办事,高高兴兴回家。同时,陈仓区建立了《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制度》、《投资环境评议暂行办法》,由宝鸡电信10000号对全区68个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窗口服务单位进行电话测评,把对各单位的话语权、评判权、监督权交予群众。对在评议中排名最后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并坚持“有诉必查”的原则,加大了违纪违法案件的办理力度,提升了制度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保证了阳光政务的顺利实施。2012年,陈仓区共办理有关纠风案件15件,12名相关人员受到问责处理,投诉人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